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東方今報 猛犸新聞記者 李書恒 通訊員 陳亮 /文圖
古語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何全面認識一下“新冠肺炎病毒”這個神秘的對手?3月23日和24日,鄭州市二七區幸福路小學的科學學科進行了卓為有效的探索與嘗試?茖W組的老師們遵循學校“把疫情當做最好的課本”的居家學習階段教育理念,根據科學課“在做中學”的學科特點,為孩子們設計了別樣的實驗課程——DIY自制新冠肺炎病毒。
科學組老師前期鼓勵學生通過查找資料、搜集信息、觀察整理,讓孩子們了解病毒結構。從外表來看,冠狀病毒有蛋白質殼體和刺突組成,看起來像帶著皇冠一樣,因此而得名。同學們就根據冠狀病毒的外形結構,利用圓形水果或蔬菜模擬冠狀病毒的蛋白質殼體,用插著水果塊或蔬菜塊的牙簽模擬刺突,“自制病毒模型”在實驗完成后,進行清洗還能繼續食用,避免了資源的浪費!
同時,另外一部分同學用紙巾將細線包裹起來,并揉成團狀。細線模擬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病毒的基因,紙團模擬保護遺傳物質的蛋白質殼體。用橡皮泥包裹紙團,揉成球狀,模擬蛋白質殼體外的包膜。用橡皮泥制作的刺突,粘在圓球上。這樣的模型,更加便于保存和觀察。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制作病毒模型的過程,了解到病毒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生物,結構簡單,極其微小。它們不能獨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從而明白了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與消滅病毒。
幸福路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米麗介紹:“在疫情期間,這無疑是一次有意義的科學制作活動課,從生活中取材,不但了解了病毒的結構,還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的能力,強化了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幸福路小學會繼續為學生搭建各種成長和展示的平臺,為居家學習的孩子們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資源,疫情不解,我們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