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記者隨機找到一個未滿18歲的身份證進行了網游實名認證
案例一: 周口12歲男孩用手機做作業玩手游 充值4萬多元以為是虛擬貨幣
三分鐘刷三次648元、最高一筆訂單6480元、用父親身份證連續登錄游戲一個月……周口商水縣12歲男孩劉某父母和爺爺在外務工,劉某長期與奶奶生活。寒假期間,他用爺爺的手機做作業,無意間看到一款名為“球球大作戰”的手游,便在寫作業的同時開始了玩游戲。寒假一個月的時間里,總計游戲充值44298元!鯑|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周蘭 ■見習記者 劉旭/文圖
12歲男孩玩手游充值44298元,以為是虛擬貨幣
3月中旬,在工地打工的劉心芳閑暇時間翻看手機支付寶余額,發現莫名其妙少了4萬余元,同時微信也少了4000塊錢,他連忙給遠在杭州的兒子打電話。與兒子溝通后,劉心芳聯系支付寶客服查詢發現,4萬多元全部用于游戲充值,他才想起寒假在家用過手機做作業的12歲孫子劉某,并進一步了解情況。
在老家,12歲的孫子一直由奶奶照看,年前,因為擔心疫情,在外務工的劉心芳提前回到老家,兒子則決定不回去!昂⒆右梦业氖謾C做家庭作業,所以手機一直在孩子那里。我和老伴年齡都大了,也不怎么會玩手機……”劉心芳說,從支付的訂單來看,孩子是從2月2日放假開始,到3月1日開學,登錄有一個月時間。
根據充值記錄,訂單支付時間大都在凌晨,支付金額從30元到600多元不等,其中最高一筆6480元。充值金額支付寶為40298元,微信充值4000元,總共充值44298元。劉心芳介紹,劉某的游戲賬號所綁定的身份證來自其父親2008年的一代身份證,這張老舊的身份證被劉某在家里找到并使用。而充值的支付密碼也完全是劉某本人支付,“前年我兒子在我的手機上用支付寶幫我理財,設置密碼時孩子在他旁邊,看到就記住了,這次他玩游戲,試了兩次后就打開了,所以就用了。平時家里放兩三百元現金孩子也不敢拿,問了他是否用手機玩游戲他也承認了,孩子認為游戲里都是虛擬的,所以充值也是虛擬的!眲⑿姆颊f。
兩次申訴退款被拒 對方稱會盡快推進事情解決
劉心芳聯系到孩子所玩的“球球大作戰”游戲所屬公司客服,想進行退款,他按照客服要求收集了未成年人進行游戲充值的相關資料,兩次申訴均沒有通過。
劉心芳說,第一次致電客服后,根據要求,他調取了2月份的手機通話記錄,并讓孩子父親在杭州調出了其手機通話記錄,同時,還提供了孩子及父親的定位以證明孩子父親并未在家。此外還有支付訂單截圖及文字情況說明等,將所收集到的資料通過郵箱發給了公司客服,三天以后,劉心芳收到郵件回復,稱提供的所有記錄不足以證明當時的相關充值行為是由孩子本人完成,仍需繼續嘗試收集相關證明。被拒后,劉心芳又讓孩子本人錄視頻解說及演示,并且讓杭州的父親拍了目前所使用的三代身份證圖片,加上之前手機的相關材料,他通過郵箱的方式再次進行申訴。三天后沒有收到回復,劉心芳電話聯系了客服,客服表示材料仍不足以證明是未成年人本人進行的游戲充值。
企查查顯示,巨人網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征途網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8日,是一家上市公司,自主研發了《征途》系列、《江湖》《仙俠世界》《球球大作戰》等幾十款端游和手游,其中,《球球大作戰》是一款可與全球玩家實時對戰的休閑競技游戲。
3月30日,記者電話聯系了該公司客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客服反饋,公司非常重視,并第一時間致電記者了解此事,希望與孩子家長取得聯系,核實信息,安排人員處理此事。若有后續進展也會聯系記者,此次通話只作為一次溝通,不等于官方回復。
【案例二】濮陽13歲孩子玩手機網游 2天花掉農村爺爺4.5萬元蓋房錢
3月30日上午,家住濮陽市的張先生告訴記者,3月23日住在老家安陽內黃縣的父親蓋房從銀行卡里取錢時,發現積攢多年的蓋房錢不見了。張先生查詢后發現是自己13歲的兒子乾乾(化名)購買游戲道具花了6萬多,購買游戲專用手機花了9500多元,購買專用游戲賬號花了3500元。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顏景獻 宋明增 見習記者 申學楠
一個多月消費6萬多,游戲道具最高四五千元
“玩的游戲有王者榮耀、火影忍者、和平精英等,這幾個游戲都是騰訊旗下的游戲。我通常在游戲中直接用微信支付買裝備,還有一部分通過相關電商平臺買Q幣,用Q幣再購買游戲道具!鼻嬖V記者。
記者看到張先生打印出的游戲消費記錄,從2月14日(正月初三)到3月17日,一個月零三天,大大小小的游戲道具消費有160多筆,單筆消費金額從0.97元開始,到單筆最高4850元(3月16日13:05)不等,總金額6萬余元。其中3月14日、3月16日,孩子這兩天打游戲就消費4.5萬元。
“平常我們家長不讓孩子拿手機玩。這個手機是家里備用手機,手機號是我的,微信號是孩子的,微信綁定銀行卡是孩子媽媽的!鼻陌职指嬖V記者,孩子是用家里備用手機打游戲。春節回老家過年,對孩子監管也沒有平常嚴格。由于乾乾爺爺手機微信和銀行卡綁定在一起,乾乾先是用爺爺手機微信把錢轉到自己微信上 ,打游戲時再充值。
Q幣充值費用返回電商平臺 電商平臺:還要找騰訊協調
3月24日,張先生先是撥打騰訊客服電話,又聯系電商平臺客服進行申訴。
騰訊客服說:十個工作日回復。電商平臺客服告知張先生:三個工作日回復。
3月26日下午電商平臺客服回復張先生:要想要回充值過的Q幣費用還要找騰訊協調。
3月30日下午,記者致電游戲方客服人員,客服人員告知記者已經接到張先生反映問題,在電商平臺購買Q幣費用已經退回電商平臺。當記者問客服人員,未成年人兩天在游戲平臺充值高達4.5萬元,游戲平臺是如何監管的?客服人員讓記者聯系該公司公關部。
當天下午5:09,電商平臺回復張先生:充值成功不退不換。
記者撥打電商平臺客服電話,客服人員記錄下張先生電話,并表示向領導請示后給予回復。
■記者觀察
網游背后的實名認證亂象
未成年人給網游誤充值背后是網游實名認證的錯亂。
據劉心芳介紹,孩子玩游戲實名認證所使用的身份證為其父親放置在家很久的一代身份證,當時輸入號碼,沒有通過拍照的方式進行。
對此,記者隨機找到一個未滿18歲的身份證在該游戲平臺進行實名認證,隨機輸入一個“張三”的名字,又輸入了身份證號,顯示已實名注冊。同時,記者在搜索引擎上搜到一張來自甘肅1998年小伙的身份證實圖,記者以“光頭強”的名字加上身份證號碼在該游戲平臺進行實名認證,隨后彈出已注冊。
關于乾乾的網游實名認證則更為離奇。
乾乾告訴記者:“五年前姐姐給我一個QQ號,我自己注冊游戲賬號。一開始沒有實名認證,大概一年后,提示讓我實名認證,我一直沒有實名認證,每天玩游戲時間不受限制。過了一段時間,平臺自動綁定認證一個未成年人身份證信息。2018年夏天,‘和平精英’游戲平臺送了我滿16周歲‘禮物’衣服。后來我11歲時,我QQ綁定自己身份證信息。游戲平臺也沒有再要求人臉識別,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兩年后到現在,游戲平臺默認為我年滿18歲,F在進到游戲里,沒有時間限制,可以任意消費!
■律師說法
未成年人未經家長同意是無效行為
家長有權要求退還費用
河南春屹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少春律師認為,根據《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本案中,12歲的未成年人的大額游戲額充值,超出了其年齡和智力狀況,如果未經家長同意,該行為是無效的。無效的民事行為,自始無效,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因此,家長有權要求游戲公司退還上述費用。此外,如果游戲平臺非實名認證也可注冊,就無法杜絕未成年人用家長信息注冊登錄問題的出現,平臺即應當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