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大象新聞記者 董彩紅
不可否認,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智能汽車時代已經來臨,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績,但整個產業的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我們的汽車能否借著這次時代機遇奮力一搏,擠進“汽車強國之林”?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方運舟帶來了他的建議和思考。
避免智能汽車重蹈智能手機被卡脖子的覆轍
智能駕駛是未來汽車的競爭制高點,而芯片則是智能駕駛的核心。
“十四五”規劃指出,我國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要突破新能源汽車高安全動力電池、高效驅動電機和高性能動力系統等關鍵技術,加快研發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平臺及軟硬件系統、線控底盤和智能終端等關鍵部件。
汽車產業過去幾年迎來了高速發展,我國智能汽車產業鏈已經初步成形,但是在市場快速發展,以及消費者巨大需求下,現有產業鏈在不遠的未來將面臨巨大挑戰和問題。
究其原因,方運舟提醒,其根源還是在于尚未攻破操作系統和芯片等核心技術。
方運舟介紹,隨著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進一步向戰略縱深處邁進,一些核心技術比如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缺失,已經對智能汽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實質性的阻礙。
為了避免智能汽車重蹈智能手機被卡脖子的覆轍,應立即著手以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為核心的生態建設,已經十分迫切。
需要產業鏈各方凝心聚力,以合力打造生態的方式來尋求突破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方運舟提交了《關于把握智能汽車先發優勢,建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生態》的建議,并從操作系統生態建設的必要性、重點,以及操作系統生態建設的戰略舉措等方面作了詳細闡述。
方運舟說,智能汽車的發展已經勢不可當,中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的推出也是必要之舉。
在方運舟看來,智能汽車操作系統并不是單一技術點的簡單突破,而是需要將國家和產業底層邏輯與上層架構相結合,需要搭建一個基于汽車底層操作系統的架構生態,建立一個涵蓋應用生態、價值鏈生態、工具鏈和標準的生態體系。
“建議把操作系統納入國家級項目,建立一個生態組織機構,引導行業和高校進行產學研重點技術難關攻克,并打造操作系統生態圈,培養操作系統軟件的相關人才,相關企業共同推進操作系統研發和應用。”方運舟說。
為了讓普通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時代紅利,方運舟表示,智能化汽車發展大幕已經拉開,接下來,將全力“聚焦”智能化,攻克智能汽車操作系統這個涉及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技術,這不僅是行業的重點,也將直接關乎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走向,以及在全球汽車行業集體轉型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