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天天學習

新聞線索在線提交

近鏡頭丨在希望的田野上

來源:新華社 2022-07-11 09:18:53
  • 關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維權

 

0:00/4:40

  2021年9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考察調研。途經一片田地時,總書記臨時叫停了車,走進田間,察看谷子、糜子、玉米長勢,同正在田里干活的鄉親們拉起話來。

  高西溝村村民高治周正在地里除草,咋也沒想到能在大田里見上總書記。

  “家里都種的什么?忙不忙得過來?”總書記關切地問。

  “忙得過來,老兩口一起干。”高治周忙說。

  “莊稼能不能澆上水”“地里有沒有套種豆子”……總書記問得十分細致。

  “今年沒有套種,天旱,種不了。”高治周回答。

  回憶起當時那一幕,高治周感慨地說:“總書記能聽懂我們的陜北土話。農民的生活,他都懂著咧!”

  “早上湯,中午糠,晚上碗里照月亮。”曾幾何時,坐落在米脂縣城北20公里處的高西溝村,土地瘠薄、十年九旱,村里老一輩的人都有過吃不飽飯的記憶。

  幾十年光陰過去,在黨的帶領下,高西溝村治理水土流失,溝溝峁峁披上綠裝,鄉親們也迎來了好日子。

  說起現在的生活,鄉親們告訴總書記:“日子好了,現在白面、大米、肉都可以吃。”習近平總書記說:“現在不是說稀罕吃白面和豬肉了,反而有時候吃五谷雜糧吃得還挺好。”

  “滄桑之變啊,鄉親們今天的日子過得很踏實。”總書記感慨地說。

  秋日里,黃土高原一片綠意盎然。村民姬勤葉回憶說,那天下午的日頭很好,村民們都戴著草帽,總書記沒戴草帽,就站在大太陽底下跟鄉親們拉話,言語間飽含關切之情。

  習近平總書記同老鄉們談及陜北的特色食物:“硬糜子做黃米饃,軟糜子做油胡蘭、油糕。”

  總書記托起沉甸甸的谷穗,察看長勢。旁邊的玉米稈上結著玉米棒,總書記伸手捏了捏,看玉米是不是成熟了。

  “總書記還說我們米脂的小米特別好,熬粥上面漂一層油,總是喝不夠。”姬勤葉高興地說。

  大江南北豐收的田野,這樣的場景一次次溫暖人心——

  2018年9月25日,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稻田里,看稻粒、觀成色,強調說:“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

  2021年5月,河南南陽,也是考察途中,習近平總書記特地走進一處麥田察看小麥長勢?吹截S收在望,總書記說,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考察。正值大豆收獲季節,總書記走進田里,彎下腰來摘了一個豆莢,剝出一粒大豆,放在口中細細咀嚼:“豆子長得很好。”

  2022年6月8日,在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習近平總書記走進試驗田,察看水稻長勢。

  14億多人口吃飯問題,總書記時時放在心上:“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鐫刻著執政者奮進的步伐。4月18日起,新華社開設“近鏡頭•溫暖的瞬間”欄目,精心選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精彩瞬間,講述每一張照片背后的溫暖故事。

更多閱讀,請點擊【專題】近鏡頭·溫暖的瞬間

  總策劃:傅華 呂巖松

  總監制:張宿堂

  策劃:孫承斌 陳二厚

  監制:趙承 劉潔 孫志平 陳凱星 霍小光 賴向東 樊華 常愛玲

  統籌:李忠發 吳丹 黃玥

  文字:高敬 于文靜 雷肖霄

  攝影:李學仁

  音頻:吳煒玲 楊慕茜

  視覺:畢曉洋 李京

  設計:焦旭鋒 殷哲倫 馬發展

  協調:胡若晗 王曉曈

  推廣:李明 趙鵬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責任編輯:蘭明群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www.thehanoudiletter.com/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聯系郵箱:jinbw2004@126.com。
  • 時政
  • 河南
  • 社會
  • 民生
  • 財經
  • 教育
  • 行業
  • 綜合

東方今報|資源手冊|呼叫中心|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廣告服務|技術服務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東方今報·今報網編輯部  版權所有:東方今報社

關注我們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