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行業頻道 > 正文

推薦:在線提供新聞線索

正畸培訓亟待提升,別讓患者“求醫若渴”

來源:大眾網 2022-09-08 17:33:12
  • 關注官方微信

  • 天天315消費維權

 在許多社交平臺上,有一群來自天南海北的網友聚在一起分享經驗——正畸的感受與驚喜,F在,更多的人開始了解正畸不僅能改善口腔健康,也能提升“美麗指數”。然而如何找到專業的正畸醫生就成了一大難題,原因是目前我國正畸培訓教育資源嚴重不足。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1月,國內擁有執照的正畸醫生為6000多人,而全國需要矯正又有矯正意愿的人群約有2億人。每個正畸醫生都要同時面對多個患者,而在醫院或診所之外,還有無數等待正畸的患者翹首以盼。
    “求醫若渴”正在成為正畸患者和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一方面,“最好的醫生”大多集中在發達城市的三甲醫院或連鎖機構,排號就要排到幾個月之后;另一方面,正畸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和定期跟隨的診療項目,因此低線城市民眾的正畸項目往往因為離大城市里的醫生們“路途艱辛”而作罷。
    無論是從商業邏輯,還是“大健康”的社會價值來說,“人們日益增長的正畸需求與醫生數量質量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都是正畸領域目前最大的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們在討論中國正畸發展時,往往會強調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包括患者意識、醫生數量、行業體量等。但國內正畸行業的內部結構性不平衡的差距同樣不容忽視。IOF國際正畸基金會常務理事、美國福賽斯研究院客座教授Kang Ting教授告訴我們,中國的口腔正畸學,在頂尖領域的醫生水平和歐美發達國家差距并不大,甚至各擅勝場,比較大的差距就在于“普通醫生”上。很多頂尖的理念與技術并沒有做到“可及性”。
    一些“基層醫生”幾乎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系統的前沿技術與學習資源;颊邆“求醫若渴”,他們“求學若渴”。
    廣東省和平縣的葉醫生是其所在診所的正畸臨床負責人,他每周幾乎有2-3天的時間在圖書館度過,從書籍中汲取正畸方面的知識,但他最希望能有更多學習的機會,聆聽頂級專家的課程,學習到系統的正畸思維。但這種機會對于一名縣城醫生來說極為稀缺,他很幸運的在2018年得到了一個跟隨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的一位王教授學習的機會,于是每個月都會往返和平縣與河源市,每次兩天,三年時間風雨無阻。 
    相比起來,葉醫生算是幸運的。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散落著許多像他這樣的牙科醫生。目前,中國口腔機構超過11萬家,而擁有最頂尖技術的醫生群體,往往會選擇發達地區的三甲醫院或連鎖機構,“普通醫生”們則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他們渴求更高的技術,希望不斷提升自己,卻被地理位置、信息交通、經濟條件等所限制,很難更進一步。
    但也正是這些普通醫生,才是金字塔的基石,才是滿足大眾正畸需求的主要力量。
    事實上,不止是中國,正畸醫生的缺口是一個“全球性問題”。
    在美國,跳過醫生直面消費者的正畸DTC(Direct-To-Consumer,意為“直接面對消費者”)模式備受正畸醫生詬病,因為患者只需在指定的門店掃描口內數據或者自取牙模,寄給隱形矯治器公司,幾周后就會收到“牙套”。之后每隔一段時間反饋一次變化,始終與公司直接溝通,無需正畸醫生參與,這種模式對于患者來說風險極大。
    但是它卻依然存在,且仍有不少的消費人群。原因何在?
    松柏投資集團合伙人、IOF國際正畸基金會聯席理事長黃琨表示,“四年前我們去美國調研正畸企業時,就在思考DTC模式存在的背后原因,從數據分析中發現,大量消費者購買DTC牙套的原因是他們所在的小城市或郡縣缺少正畸醫生,但是他們都有通過矯正變美的強烈愿望。美國的正畸醫生有1.1萬人,看似不少,但美國人口超過3億,在大城市以外還是有很多患者在開車幾小時范圍內都找不到正畸醫生的,這是他們尋求“DTC牙套”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說明,就算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市場,相對于大眾的需求,正畸醫生數量也還是不夠的。”

    正畸醫生的“缺口”除了數量上的,當然還包括質量上的。
    一個專業的正畸醫生的培養需要耗費8-10年的時間,但每年國內的口腔院校僅能培養出400多名正畸醫生,這些和數億名亟待診療的錯頜患者相比,杯水車薪。
    Kang Ting教授強調,牙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學校的學習、獲得一個基本的醫師資格只是第一步,之后要靠在牙椅前的一次次實踐,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并不斷繼續教育,才能慢慢誕生“真正的好牙醫”。
    換言之,要培養更多更優秀的牙醫,需要從“普惠”和“可持續性”兩個方向入手。既要為正畸行業吸納更多的新鮮血液,壯大醫生群體數量,也要為普通醫生們打破向上發展的壁壘,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更頂級的技術與資源。 
    Kang Ting教授回想起自己上世紀80年代在哈佛大學學習牙科與正畸的經歷,彼時他的研究條件十分有限,用的設備都是二手的,研究資金也十分匱乏。直至收到一家學術機構一萬美金的研究資助,他的學習研究生涯才正式起步。如今的Kang Ting教授已是全球頂尖的正畸專家,而他曾經的經歷,和當下許多“青年正畸醫生”面臨的困境相似。
    當多年老友黃琨找到Kang Ting教授,討論“能否攜手多國正畸學術大家,一起打造一個開放式的、中立的、終身學習成長的平臺,讓更多的普通醫生可以直接觸達頂級的專家資源”時,Kang Ting教授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一邊是投身牙科行業七年如一日,將幫助患者找到好的正畸醫生這件事情視為企業重要社會責任的松柏投資,一邊是為正畸學科奉獻終身的教授,雙方一拍即合。
    Kang Ting教授為這個主意感到興奮,他覺得,自己已經實現了夢想,所以想要幫助更多“青年版的自己”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也將先進的思想與技術傳遞下去,為正畸領域輸入更多的“后起之秀”。
    而黃琨也非常興奮,他認為松柏作為一個牙科產業集團,其解決牙科產業痛點的理念,正推動著松柏在更大的社會問題面前主動擔當、成長為更加成熟的企業公民。而IOF的構想與規劃,很好地把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和解決產業學科痛點有機結合起來了。
    黃琨和Kang Ting教授隨之聯絡了他們結識和敬重的十多位來自中美歐的頂級正畸專家,向他們提出一起創立IOF的想法,令黃琨倍受鼓舞的是,每一位專家都給予了熱情且積極的回饋——他們幾乎都有過和Kang Ting教授一樣的經歷,年輕時受到過前輩的提攜或鼓勵,如今功成名就之后,想要去鼓勵更多的后來者。
    IOF國際正畸基金會就此應運而生。
    這群本著“達則兼濟天下”思想的撐傘者,構成了IOF最初始且最核心的專家委員團隊。據了解,IOF下設了科學委員會和教育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作為核心決策機構,將從學術論壇、研究資助和培訓教育活動三大方向去培養醫生,推動正畸學科發展。專家委員們既會擔任大型學術論壇和繼續教育活動中的講師,也要親自擔任研發自主申請資助項目的評審,跟進被資助的研究項目,推動理論研究成果變成技術或者產品,實現產學研結合。每一位加入IOF的醫生,都會得到專家委員們的指導和“保駕護航”。

    其背后的出資者松柏投資集團則持續地從企業經營所得中提取資金用于IOF的運營和研發資助,給IOF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以保障它能夠獨立自主地開展學科建設。黃琨表示,“IOF希望幫助每一位正畸醫生實現自己的夢想,也希望讓每一位正畸醫生都能更加近距離地接觸到大師級的學習資源。”
    和其他醫療行為相比,正畸不僅是治療錯頜疾病,更給人帶去美、微笑、自信,因此具備消費+醫療的雙重屬性,患者同時也是消費者。用IOF一位專家委員的話:“矯正的是牙齒,改變的是人生”。因此,IOF的研究和培訓教育活動,均以患者的滿意度為核心,而不是單單解決某個醫學問題。所有的創始教授將共同攜手,培育和關心每一位加入IOF的醫生的成長。而IOF也能持續性的運營和投入,成為全球正畸公益力量的重要補充,完成“共建產業”的美好愿景。
    這正是IOF的特別之處,更加注重從醫生的角度去關愛患者,給患者貼心的照顧與呵護,讓更多人獲得美與健康,黃琨認為,“這比單從醫學領域解決醫療技術問題更有意義”。
    時針撥回到2015年松柏投資集團剛成立時,彼時的口腔和正畸行業尚未引人注目,不具備投資機構眼中“高回報、快盈利、大規模”的吸引力,松柏就選擇口腔這個領域作為長期深耕之地。截至目前,松柏在全球一共投資和經營了五十多家牙科企業,深入產業鏈上中下游,夯實了產業建設的“基礎設施”。其中,正畸是松柏著重建設的領域。
    7年來,松柏見證并參與了口腔健康行業的飛速發展,需求端與供給端皆大幅增長,數字化技術應用得到普及,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涌現推動了治療效果的提升……作為行業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松柏與口腔健康行業休戚與共,因此希望能為口腔醫生、消費者,在解決牙科行業痛點這條路上,做出自己相應的貢獻。
    其實在中國以外,松柏在全球口腔市場也有諸多布局。黃琨提到,“因為業務原因,我們經常有機會進行國際之間的分析比較,給我們感受很深的一點是,雖然中國口腔醫療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領先的市場,但是中國口腔在國際上的聲音和影響卻遠沒有跟上規模的發展。國外往往只知道中國口腔市場大、增長快,但是對中國口腔尤其是中國正畸多年所積累的獨特經驗、思想和涌現出的諸多創新了解甚少。松柏團隊的內心深處也經常聽到一個聲音在召喚:我們應該為此做點什么,去幫助世界重新認識中國口腔和中國正畸,讓世界看到中國為這個世界學科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黃琨和Kang Ting教授都堅信,IOF將成為一個源自中國放眼全球的國際性學術、臨床應用研究和培訓教育平臺,讓中國的正畸理念、經驗、技術走向世界,同時也引進更多國際的先進技術與經驗,觸達中國的正畸醫生們,促進東西交流,達成更多的行業共識,從而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近期舉辦的首屆IOF國際正畸高峰論壇暨IOF成立大會上,全球各地的專家與正畸醫生們通過互聯網進行學術交流與情感互動。IOF不以國別而論,其學術內容、教育培訓資源、研究資助都面向全球各地的正畸醫生們。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除了中國的眾多院校外,全美78個正畸院校主任和院長都收到了IOF委員會的邀請,這不僅反映出IOF專家委員們對這項公益事業的認可和投入,同時也讓IOF迅速建立起了一條連貫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诩兇獾膶W術視角、中立的角度,來自全球各地的幾千名正畸醫生在這里聽見了“大師的聲音”,不僅如此,大家還在IOF的平臺上相互分享學習的感受與觀點,汲取來自世界正畸學科的優秀思想和經驗。
    自120年前口腔正畸學之父愛德華·H·安格創立近代口腔正畸學以來,正畸一直是一個“國際化”的學科,其技術的進化承載了全球從業者的智慧。當下,全球正畸需求均在日益增長,IOF希望響應每個口腔產業從業者的初心,“但有所呼,必有所應”,為所有有需要的正畸醫生消除經濟桎梏、跨越地理限制、打破資源壁壘,互通有無、創新連接,進而普惠五洲四海的患者。
    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過來,當來自全球各地的星火匯聚相連,亦能湊成熊熊燃燒的火炬——既要普惠天下,也將傳承不息。這正是“人類健康共同體”的意義,也是IOF秉承的初心所在。
【廣告】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www.thehanoudiletter.com/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今報網商務合作招募中,誠邀合作伙伴,聯系郵箱:jinbw2004@126.com。
本站部分內容系互聯網轉載,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 時政
  • 河南
  • 社會
  • 民生
  • 財經
  • 教育
  • 行業
  • 綜合

東方今報|資源手冊|呼叫中心|聯系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廣告服務|技術服務中心

Copyright © 2005 - 2020 JINB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東方今報·今報網編輯部  版權所有:東方今報社

關注我們
久久6热热热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