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消費維權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龔豐碩 通訊員 趙丁瑩/圖文
“雙減政策”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政策的實施,家長有的歡喜有的憂。為了減輕家長的焦慮,解除家長的疑惑,在管城回族區教育局的組織下,2022年1月26日晚8點,五里堡小學的各位家長線上觀看了由鄭州市關工委副主任周慧玲老師主持的《家校社共育 踐行〈家庭教育促進法〉》公益直播。
直播中,周慧玲老師就“如何看待雙減工作”、“不寫作業,家長如何了解孩子的學習程度”、“如何緩解家長的焦慮”這三大方面進行答疑解惑,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家長如何培養孩子。
“雙減”,一減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二減校外培訓輔導。周慧玲老師指出:一個人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教育也有規律。雙減減掉的完全是不符合規律和影響孩子成長的東西,讓教育回歸本質,回歸到孩子真正的成長身上。雙減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孩子的主動性。
對于家長最關心的孩子天天不寫作業,如何了解孩子的學習程度,周慧玲老師進行了解答。只要孩子課上認真聽講,成績就差不了。但最關鍵的是孩子作業不寫了,那放學后干什么?簡單總結就是把時間交給孩子,豐富課余生活?梢院糜螒蚨嗤、好朋友多交、好文章多寫、好手工多做、好消息多傳、大社會多訪、大自然多探。一一班的王逸辰家長深有感觸:上小學前計劃是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雙減后孩子沒有家庭作業,就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陪孩子讀書、做游戲等,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也提高了孩子的能力。
雙減下家長的焦慮卻有增無減,其實家長的焦慮來源于自己對教育的規律和孩子成長的規律不了解。在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情,不要提前學,從而磨滅孩子的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
觀看直播后,三三班卜語桐家長頓時豁然開朗,感覺教育孩子有了方法和方向,在今后一定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實現家校合作,家庭和學校相向而行,產生更大的教育力量。
“雙減政策”的實施,需要家校社共同合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愛上學習,從而達到通過減反而增效。讓孩子能在社會立足,能夠有所發展,能夠有創造力,成為這個社會的創造者和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