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官方微信
天天315維權
大象新聞記者 李書寶 通訊員 郭慶 杜培兵/文圖
混濁水流飛瀉而出,泥沙在水面上不斷翻騰,恍若百萬“雄獅”,撼人心魄!
連日來,小浪底排沙出庫的壯觀場面,震撼了無數游客。7月4日,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正式開始排沙,三個排沙洞同時開啟。7月5日,隨著一號明流渠的再次開啟,四條“黃龍”同時出洞。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自6月19日開始,通過聯合調度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水庫,利用3座水庫汛限水位以上38億立方米騰庫迎汛的蓄水和河道來水,實施2022年汛前調水調沙。預計本次調水調沙調度歷時20天。這也是黃河連續第21年實施的汛前調水調沙。
河水奔流,挾沙而下,一瓢黃河水,半瓢黃泥沙。
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黃河“水少沙多”的特性帶來很多安全隱患。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治理,近些年來,黃河輸沙量顯著減少,但是泥沙問題依然是黃河治理的癥結所在。
而調水調沙是在充分考慮黃河下游河道輸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庫調節庫容,適時蓄存或泄放,便于輸送泥沙,減輕淤積。
今年調水調沙期間,繼續實施黃河生態調度和三角洲生態補水。在確保后期抗旱用水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實現水庫排沙減淤,優化水庫淤積形態,并進一步維持黃河下游中水河槽穩定,檢驗河道整治工程適應性,迎接汛期到來。
穿洛陽而過的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干流最后一段峽谷的末端,是防治黃河下游水害的重要控制性工程。